1.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 。
2.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 。
3.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 。
4.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 。
5.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。
6.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
7.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。
8.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,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,之其所贱恶而辟焉,之其所畏敬而辟焉,之其所哀矜而辟焉,之其所敖情而辟焉。
9.故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者,天下鲜矣!故谚有之曰:“人莫知其子之恶,莫知其苗之硕。”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。
10.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,无诸己而后非诸人,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 。
11.所恶于上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毋以先后;所恶于后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,此之谓絜矩之道 。
12.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
13.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 。
14.是故君子先慎乎德,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,德者,本也;财者,未也;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,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
15.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 。
16.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
17.诚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。
18.所恶于上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毋以先后;所恶于后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,此之谓絜矩之道 。
19.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
20.见贤而不能举,举而不能先,命也;见不善而不能退,退而不能远,过也。